汕尾日報社官方網站
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: 首頁?--?社會民生
【24節氣之清明】嶺南清明習俗:禮敬祖先 親近自然
  • 2022-04-07 09:35
  • 【字體: ? ?

清明時節正處于仲春與暮春之交,此時生氣旺盛、陰氣衰退,萬物吐故納新,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。既有中華民族禮敬祖先、慎終追遠的肅穆,也有人們親近自然、踏青尋春的寄托。

深圳民俗文化學者廖虹雷所著的《深圳民俗尋蹤》一書中,就介紹了深圳人清明拜山,同時也借此機會行山“郊游”的習俗。他表示,古人是在這“梅雨季節”避“穢氣”,今人也趁這春光明媚的清明節氣,到野外踏青,呼吸新鮮空氣。

清明時節,深圳本地人同樣“就地取材”,專為該節氣制作極富特色的節令飲食——“雞屎藤粄”、“艾粄”和“苧葉粄”。其中以“雞屎藤粄”最為出名。據廖虹雷介紹,“雞屎藤”是一種可食用的藤草植物,清明前后,鄉人上山將其采摘回來,洗干凈,晾干水,煮熟,拌在預先浸透濾干的糯米、粘米中,用石碓臼舂成粄團,按比例摻上紅糖等搓勻,捏成指頭般大小,在蕉葉上入蒸籠,如此,具有清祛濕毒的功效的“雞屎藤粄”便做好了。

廖虹雷表示,清明節食品的一大特色,就是“就地取草”,可吃可入藥,可熱食冷食。除了糕點之外,深圳本地人還會趁踏春之際,采摘山草藥制作“清明茶”?!扒迕鞑琛庇纸小跋滩琛?。比如用鹽腌制的“蘿卜錢茶”“芥菜干茶”“黃皮果樹茶”“布椋樹葉茶”等等,堪稱本地農家一寶,口味大多偏咸,半苦半辣,帶有山草藥香,生津止渴,可作保健茶飲用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醫療與生活環境的改善,這種鄉間咸茶早已不多見,但取自天然的清明節俗飲食,仍寄托了代代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生活智慧。

除此之外,清明節俗的人文內涵還在藝術領域蔓延。創作于2016年的作品《二十四節氣系列·清明》凝聚了畫家陳湘波對清明節氣的理解。在陳湘波看來,清明,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,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“天、地、人”的和諧合一,講究順應天時地宜、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。陳湘波表示,清明節是凝聚民族精神、禮敬祖先、慎終追遠的日子。已逝不可追,未來猶可期,只有把握當下,才是對逝者最大的祭奠。

據人民網

  • ????來源:人民網
【24節氣之清明】嶺南清明習俗:禮敬祖先 親近自然 1,649,266,510,000 a885bc17f20943cab66dca86ca63dd32

主辦單位:汕尾日報社

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

汕尾日報網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44120190010

版權所有:汕尾日報社,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? ?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44120190010
違法和不良信息、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舉報電話:0660-3387883? ?郵箱:swrbxmtb@163.com
粵ICP備13051037號??粵公網安備 44150202000069號 ??網站地圖??技術支持:開普云 ??

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